
志愿者社会实践论文
志愿者社会实践论文【1】
当我再次穿上这身志愿者服装时,感觉仿佛又回到了我们服务世博的那辛苦却又快乐的16个日子里。
在那段时间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再次回望这段旅程时我不禁感慨万千。
请允许我汇报我们园区志愿者的经历,与志愿者们回顾服务的点点滴滴。
早在09年5月份的时候我们积极响应上海市的号召在网上报名参加志愿者活动。
大家都觉得这是大学生的一份责任,是当代大学生报效社会,实现自我的一种方式。
之后我们过五关,斩六将,经过学校的层层选拔,最终获得了世博会志愿者的录取通知书成为上海世博会志愿者。
而我也有幸被选为C片区的大组长,负责十一个小组的沟通协调工作。
这对我本人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在做好一个志愿者的同时也要做好一个协调者。
为了做好准备我不断的在网上查找资料,尽早熟习业务。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专业培训,5月30日我们终于进入世博园区开始我们的服务征程。
刚开始的心情是激动而恐慌的,服务过程的艰辛远远超过了我们之前预想的 ……此处隐藏4200个字……沟通交流中,努力地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处理好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以期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帮助矫正对象进行再社会化的改造,让矫正对象学会与周围的人友好和平地相处。
学会容忍矫正对象由于心理扭曲而产生的敌意挑衅行为。
不向矫正对象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比较而言,应多向他们陈述选择和行动会带来的结果,把决定的权利交换与矫正对象。
3.正确理解志愿服务价值
在与矫正对象的接触中,不应抱有抵触心理。
要时刻认识到,大学生参与社区矫正志愿服务的价值就在于帮助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中更好的完成改造,使他们再次步入社会。
志愿者基于此出发点,应不断明确自己的工作责任、工作权限的问题。
(五)科学合理地组织志愿者,保证志愿服务的长效稳定
根据目前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志愿者的服务处于兴趣和短时间热情的概率较大,当强制力和约束力加于他们自身的时候,就将使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之间产生强烈的不愉快,更加影响长效稳定的志愿服务进行下去。
由此也可见强制力的在多数情形下并不奏效。
基于此类现象,我们建议将荣誉因素转化为学业因素,学校专门开设志愿服务课程,课程要求同学们自行选择要参加的志愿服务项目,在老师的指导和
帮助下完成每期的志愿服务课程,将志愿服务课程纳入为必修课之列,在校阶段必须完成一定学分方能够获得毕业资格。
这种强制力转化不失为一种对长效而稳定的志愿服务的有力保障。